隶属于南沙镇桃园村委会的那里村,距离县城13公里,全村共54户216人,党员10名,村民均为傣族,自清朝建村开始就有人从事制陶手工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村内至今仍保留着泥条盘筑法原始制陶工艺的全过程,被考古界公认为“活化石”。近年来,那里村深挖资源潜力,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路径,找准发展定位,依托民族和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的发展环境。 参与管理,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鼓励村民参与管理,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鼓励村民自主经营。目前村内在文创集市区域规划出了摊位,提供给村民进行农特产品售卖,以及冰饮、炸串、烧烤、民族服装售卖等,4户村民在家中开设了傣陶小作坊。其中,传承人李秀芬一家收入好时一天可以有4000元以上的收入。脱贫户监测对象人均收入较2022年增加5000元,增长33%。鼓励村民到元阳傣陶传承创新基地学习制陶技艺,由合作社师傅免费提供指导,掌握技能促进增收。 二是要求全体村民参与村内日常管理。将村内分成3组参与到那里村日常管理中来,分别对傣陶传承创新基地、停车收费、安全管理这三个板块进行负责。每月每个小组由合作社支付2000元的工资。三是鼓励村民到合作社任职。目前合作社共有5名员工,其中3人为那里村村民,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其中1人为监测户家庭,真正为村民在家门口提供了就业机会。 (二)开展乡风文明红黑榜评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坚持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围绕“绿美村庄、社会治安、移风易俗、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激励奖惩”等方面内容树立起“奖优惩劣”的“风向标”。 以“立标尺、扬善举、惩恶习”为主线,制作那里村乡风文明红黑榜,“红榜”选树一批勤俭自强、热心公益、孝亲敬老、团结邻里等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黑榜”鞭策一批阻碍发展、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忤逆不孝等反面典型。 二是采用“红黑榜”评比模式进行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逐户评比,每月评选优差户,集中公示评审结果,对优表彰奖励、对差限期整改。三是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依托普法强基行动,邀请“法律明白人”到那里村开展法律宣讲,以案释法,生动形象地对村民开展法律科普,提高村民法律知识水平。四是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家庭评选活动。调动全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家庭评选,每年评选2户。以“小家”带动“大家”,推动全村向优秀家庭看齐,弘扬优秀做法。 党建引领,发展扣紧利益联结链条。 (一)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 成立元阳县傣陶陶瓷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理事长,村“两委”班子、那里村“户代表”为社员,54户农户打包加入。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带动模式,形成村党总支与党支部间利益联结,对元阳傣陶进行创新开发,使那里傣陶从基地走向广阔市场,让“陶民”变身“股民”,持续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力帮助。2023年7月份成立合作社运营以来,停车、土陶体验收入共15万5千元。共接待游客9.89万人次,旅游收入36.68万元。 (二)积极探索“1+5+N”党员联户利益联结机制 那里村在非遗传承和创新、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基层治理、移风易俗和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的开展中,积极探索出了“1+5+N”党员联户利益联结机制,并运用到村级事务的各个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那里党支部10名党员,每人分别联系5户农户,带领村民发展傣陶制售、多肉栽培、果蔬种植、田园综合体、文创集市等联合经营体,探索出“党员联户传帮带、兴产富民促振兴”的新路子。 (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先学先试 一是外出学习先进经验。镇、村两级干部带领部分党员、村民先后组团到西双版纳、建水、广西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多学多看带动群众参与增收行列。二是干群同心经营“夜间经济”。由党员干部带头,合理开发山水桥道资源,应景打造集河道观光、周六“村”晚、儿童沙池城堡、啤酒文创夜市能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吸引村民返乡入“市”,丰富村内业态。 文旅融合,丰富村内业态促进农民增收 那里土陶保持家庭女性间传承的习俗形成了鲜明的“尊母崇女”文化特征,因此烧制的土陶兼具女性柔美和母性温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审美艺术价值。那里土陶具有泥料上“天然生态”、用料上“就地取材”、造型上“古朴敦厚”、”质地上“砂金细密”、功能上“盛水自凉”等特色,是傣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器具。那里村紧扣特色化、合作化、规模化、产业化,深入挖掘傣陶技艺、产品和特效,以保护和发展傣陶制作技艺为主线,以促农增收为目标,打造“生活陶”的品牌形象,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农文旅融合发展。2017年2月被列入第四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元阳最具元阳民族色彩的文化瑰宝代表之一。2021年7月,南沙镇投资200万余元建设傣陶实训基地,以传承人李秀芬等老一辈制陶家对青年一辈传帮带学,为有制陶兴趣的村民提供技术培训,指导村民从事傣陶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助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 以旅彰文,展现元阳民族文化多元融合魅力。 一是那里村通过核心街区统一打造+农户自主改造布局的方式,在房屋、庭院、街区等区域开展改造、布设各类多肉植物、陶艺手工等景观,把那里变成“多肉植物大观园”,集中打造金竹入村路、多肉景观行道300米,多肉“打卡点”9个,将成为元阳新晋亲自旅游目的地。一花一世界,一院一生活,那里村以特色傣陶养植精品多肉,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傣陶多肉,以“小家美”促“乡村美”,从“外在美”变“内在美”,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和群众的幸福感。 二是通过举办泼水节、土锅节两个传统民族节日,傣族村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用土锅烹饪出傣族风味十足的美食,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宾客围着平地堆烧篝火载歌载舞,感受傣族风情,享受美食文化,共庆丰收喜悦,释放文化魅力。 三是利用极具傣族浓郁风情的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共同打造乡村夜空间经济体。每周六晚,在民族团结广场的舞台上举办“村晚”,来自各个乡镇、村寨的文艺队精心编排表演元阳7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歌舞、戏剧,向游客们展现了元阳民族多元文化特色,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了“乡村大舞台”。 研学创新,高精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一是田园综合体作为“1+5+N”党员联户利益联结机制催生的四大产业之一,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形成集传统农耕、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间课堂等功能为一身的综合性产业。计划将民族广场旁的20余亩土地打包流转,依托实训基地资源,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小农庄”等体验活动,享受独特而完整的沉浸式研学体验,达到研、学、用的效果,增加热区冬早蔬菜附加值。 二是打造那里村傣陶创新传承发展中心,与省内外农业农村、建筑、艺术、民族、社会、陶艺等各专业各高校师生共建研学基地,利用寒暑假对那里村集中开展实地调研,形成成果用于那里村规划建设发展。
Copyright © 云南商会网 All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13888792765(李关富) 13708726899(颜峰) 座机:0871-63105905 地 址:昆明市官渡区星耀路星云园16幢三单元1504号 电子邮箱:liguanfu168@163.conm 网站备案: 滇ICP备10201658号-1 公安备案:530111020011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