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云南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

主办单位:云南群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云观察

打造梯田红米牌 致富边疆民族

2020-12-09 11:04:08   文章来源:贾 磊

——元阳县小新街乡小新街村村委会主任张泰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小记

党建引领助发展

      小新街村是元阳县小新街乡的一个行政村,是国家级贫困县元阳县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这里居住着汉、瑶、苗、哈尼、彝,共计599户32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1025人。这里以红米水稻种植为主,从事水稻种植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其余农业人口居住在高寒山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自然条件生态优异,人们世代傍梯田而居,以农耕为生,其农耕文明传承千年。但生活生产条件比较差,农民收入不高,经济发展脆弱,脱贫攻坚十分艰难,是一个十足的“少、边、山、穷”的贫困小山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元阳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小新街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小新街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泰忠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民委员会主任指导员作用、村委委员战斗员作用、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引领示范作用,主动作为、担当责任,团结班子、带领山村各族群众共同努力,坚持党建引领、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相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完善乡村治理,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发展特色产业,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顺利实现脱贫出列,正在向乡村振兴共同致富的小康迈进。


致富路上带头人


共谋脱贫之策


        在张泰忠的带领下,小新街村村委会的主要做法是——坚持党建引领,精准发力。村委会将党支部建在少数民族集聚区、苗寨村、瑶寨村、水稻田、草果园产业链上,根据村两委工作需要,将六个支部的65名党员安排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岗位、不同村寨,配合驻村工作队,组建了党员先锋队、骨干队、宣传队、服务队,完善服务帮扶联系机制,建成13个驻村小组住进13个自然村深入每个村子每家农户,一户一户走访、一户一户识别,密切联系农户贫困户,与农户贫困户足膝交谈,连心沟通,认真听取农户、贫困户的呼声和意见,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户一户地精准识别,分析每户的家庭情况、摸清贫困的原因,研究帮扶措施,通过“党支部+党员+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公司+产业+贫困户”“党支部+致富大头人+农户”的模式,共同探索扶贫工作思路,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完善举措,成立农源农业种养专业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草果10000亩、香草2000亩、中草药2000亩、茶叶1000亩、砂仁1000亩、花椒600亩等绿色生态产业,按照“六个一批”要求精准对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1025人,扶持发展近50家餐饮宾馆百货副食服务行业,带动就地就业超过150人,外出务工超过40余人,国家社会扶贫11户30余人,精准施策、精准定位、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280元,农户年人均收入达5000元,达到当地精准脱贫标准,整体出列,全村脱贫。

       强化宣传引导,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积极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政策落实”的新方式,结合当地少数民族集聚、居住分散的特点,通过农村小喇叭、广播电视、显视频、手机微信号、党员微信群、横幅标语等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方式,采用哈尼语、苗族语、彝族语、瑶族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宣传演讲,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扶贫政策、民族团结政策、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森林防火和生态保护常识、农业生产技术技能知识等,让党的政策方针进村寨、进家庭、进农户深入人心,,使广大山区农户群众的主人翁公意识和集体意识得到显著增强,积极争做有文化、有责任、有追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生态文明建设带头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发展,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居住在小新街村高山的6个苗族、瑶族少数民族村寨,105户农户在没有享受退耕还林专项扶持政策的情况下、主动退耕还林,发展草果、香草等绿色生态产业,为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探索了新方式。

       加强综合治理,增强共治共享意识。针对边疆农村新变化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党建引领村建、村建促进社建的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民族政策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等,让全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文学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免费提供优良谷种、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免费技术咨询服务,制定保护价格统一收购,增加了大家的收入,发展了绿色产业,又保护了千年梯田农耕文化,大家有信心做好红米产业,更有决心共同致富奔小康。


打造梯田红米牌


丽的梯田风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泰忠带领大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领办龙头企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创办了元阳、红河,甚至云南、全国第一家以红米科研开发、种植栽培、生产加工、市场经营一体化为主导产业的、最基层、最边远的红米产业化开发民营企业,将当地千年优良品种红米稻谷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绿色食品、有机生态环境相融合,深入边疆贫困少数民族农村山区绿色生态产业链各环节,率先开展优良红米稻谷品种筛选育种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规范化制种育苗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精准定量播种关键技术、规范化有机栽培技术集成应用、选种育种示范基地建设、绿色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优质红米稻谷提纯杂交关键技术示范、优质生态红米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优质红米深加工与储藏关键技术集成、优质生态红米品牌培育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推广工作,经过十年来的技术攻关和科研开发,成功选育出了适合当地不同海拔区域种植、丰产性好、表现良好、生物性状好的优良红米稻谷系列品种,率先创制了红米稻谷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技术规范和生产技术规程、投入品控制标准、产品检验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导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建立了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标准化生产加工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条例规定》等法律法规,组织生产经营、规范管理、规范栽培、规范种植,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探索和完善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互联网+生态产地+红米产业+市场”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把边疆贫困地区千村万寨的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成功开发国内首款有机高端元阳梯田红米拓展市场,获2013年第九届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14年“云南6大名米”称号,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拉长市场链,2015年获“中国红米之乡”称号,实现了千年文化活遗产——哈尼梯田红米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更主要的是让千年哈尼梯田红米“走出云海,冲向云端”,“生态有机、天下共享”为传承千年哈尼梯田农耕文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成功示范,为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探索新路径。


“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梯田红米备受青睐


       “对于贫困山村来说,如果不能外出务工,就一定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这样才能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活力,要不然,脱贫了也会返贫。”张泰忠因此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为“脱贫攻坚路上的带头人”“乡村振兴路上的引路人”。

       担任村委员会主任20年来,张泰忠告诫自己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努力学习、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做好村务工作的需要,从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到绿色食品生产管理,从村务管理知识到文明家庭建设、从村民小组岗位管理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升完善自己,把握发展方向。

       他认为“村民委员会主任是村民的信任、组织的信任、更是自己的责任”。自担任村主任以来,他从产业发展、村务决策、施工建设工程,到调解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农业生产技术咨询解答、生产种植品种选择,再到贫困户医保缴纳、贫困户生病住院他都是认真负责、认真对待。“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扛起责任的信念和支撑,因此20年来,关于村民的大事小事,他总是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站在新的起点、坚持新的理念、踏上新征程、融入新格局、谋划新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他表示:将继续努力,为建设新时代文明乡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返回列表
上一篇: 建水县福新果蔬专业合作社荣获2020年云南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下一篇: “中普茶杯

战略合作商会、协会

Copyright © 云南商会网 All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13888792765(李关富) 13708726899(颜峰) 座机:0871-63105905
地 址:昆明市官渡区星耀路星云园16幢三单元1504号
电子邮箱:liguanfu168@163.conm 网站备案: 滇ICP备10201658号-1 公安备案:53011102001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