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云南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

主办单位:云南群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

旭日丰华:把“小菌子”做成致富大产业

2021-12-02 18:01:14   文章来源:云南商会网

导读: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起步于云南黑木耳产业,目前已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子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公司参与制订了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国家食用菌良种联合公关实施方案》,是黑木耳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旭日丰华)成立以来,在公司董事长姚远的带领下,已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子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旭日丰华的发展还要从掌舵人姚远说起。早年,从遥远的江苏来到云南,姚远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于是和他的团队一头扎进了云南黑木耳产业。八年时光转瞬即逝,姚远创办的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国家食用菌良种联合公关实施方案》,公司还是黑木耳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这个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创业者,曾经是上海知名外企的高管,做到了行业天花板后,他来到云南创业后,姚远打算把公司做成百年基业,“这个行业和外企不一样,它没有天花板,就像我们正在蒸蒸日上的国家一样,这个行业永远没有尽头,只有奔头。”姚远说。2000年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岩土工程专业毕业后,姚远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干老本行,生活一眼望得到头。

对于不太喜欢安于现状的姚远来说,这份体制内的工作似乎并不是太适合他。于是,他来到了竞争激烈的上海。在上海的外企里,他用十年时间,干到了区域总监,“算是干到了天花板顶端。”从令人艳羡的外企高管,来到中国西南的农村,多多少少与姚远体内一份埋藏已久的民族自尊有关,“我们去国外,看得见外国人穿我们的衣服,用我们的电子产品,但就是没有看见老外吃我们的食品。”

2012年底,姚远第一次来云南,“感觉云南的环境好,有了创业的想法。”用了一年的时间,2013年底,姚远和他的另外两个投资人,投资5000万元做食用菌产业。姚远说:“云南这两个字就带有品牌属性,云南的自然条件导致云南的食用菌自带天然品牌,我们调研了果、蔬、菌,最终选择介入食用菌行业”。

进入农业行业,姚远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介入模式——利益获取点放在终端,利润空间留给老百姓。“我们的产品不走初级批发市场,致力于在终端溢价,通过品牌化、包装分级、有机和细分市场四个步骤,我们正在实现终端溢价。”姚远介绍,旭日丰华所从事的是“小菌子、大产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为此,他们公司拿出了利润的30%左右投入研发,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在脱贫攻坚战中,姚远的公司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围绕“助企圆梦、助民增收、经济与党建双赢”主题,开展云耳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产业项目助扶贫、技术帮带助扶贫、爱心奉献助扶贫,着力构建企业与村组的利益共同体,为云南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姚远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兴旺是核心,我们将加大公益投入,加强和农民的结合程度,努力争取把农民变成合作者。”展望未来,姚远信心满满。他还有很多规划、很多设想,在未来几年,他将把这些规划和设想逐步付诸实施,“做成百年产业,永远没有尽头,我们一直都在奋斗的路上。”姚远说。

返回列表
上一篇: 星桥食品:让“放心米线”走上百姓餐桌
下一篇: 杏林大观园:传承历史造福社会

战略合作商会、协会

Copyright © 云南商会网 All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13888792765(李关富) 13708726899(颜峰) 座机:0871-63105905
地 址:昆明市官渡区星耀路星云园16幢三单元1504号
电子邮箱:liguanfu168@163.conm 网站备案: 滇ICP备10201658号-1 公安备案:53011102001150号